NEWS新闻中心
“2025:中国体育征途上的新突破与奋进”
2025年,中国体育在挑战中奋进,成就斐然,精彩纷呈。
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国璇邢翀报道,历经厚积薄发,中国体育在2025年勇敢迎接挑战,以一系列突破成就,绘就了多姿多彩的年度画卷。
本年度,中国体育在多个国际大赛中全方位展现风采,在全球体育竞技的激烈竞争中取得显著成绩。
今年夏天,在巴黎奥运会上,中国队勇夺40金27银24铜,共91枚奖牌,创境外奥运会参赛最佳成绩。乒乓球和跳水“梦之队”包揽全部金牌,射击队创造奥运最好成绩,举重队6人出战赢得5金,优势项目展现更强势头。中国体育“金牌家族”不断扩大,网球女单和混双选手分别收获金银牌,花样游泳、艺术体操、女子拳击等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,自由式小轮车选手首登奥运舞台并夺冠。随着多个项目取得突破,中国体育在奥运会的潜在优势项目有望进一步拓宽。
12月8日,2025-2025赛季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北京站在首都体育馆落下帷幕,中国队荣获男子5000米接力金牌。
本年度,中国体育在冰雪项目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。短道速滑世巡赛北京站落幕,中国队收获3金2铜,展现出“王者之师”的风采。赵丹在延庆“雪游龙”赛道上为我国夺得钢架雪车女子项目首枚世界杯金牌;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美林站,毕野获得男子平行大回转项目第四名,创造我国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。这些突破将中国体育推向更高起点。
2025年,中国体育的激情与魅力得到广泛传播,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,本土赛事引领消费热潮。
巴黎奥运会的热度加上中国运动员在主场取得突破,激起了中国“网球热”,中网、上海大师赛、武网等三大赛事观众人数和门票收入均创历史新高。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表示,中国拥有一批新生代网球运动员和一系列高水平本土国际赛事,优异的竞技成绩、榜样效应和赛事供给,让看网球、学网球成为一种新风尚。
人潮带来消费,“体育+”在赛事举办地引发“链式反应”。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(WTT)中国大满贯赛首次落户北京,举办地首钢园每日入园游客约7万人次,创新赛制的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带动消费3.8亿元人民币。韩国乒协主席李泰成感叹,中国观众对比赛的喜爱程度和举办地热烈氛围是他从未体验过的。
中国体育产业同样蓬勃发展。数据显示,2025年,冰雪产业规模预计达到9700亿元,从门票、周边文创到装备器材的体育消费,已转化为经济增量;“村超”“村BA”“村排”等乡村赛事持续升温,助力乡村振兴;大众“跑马”热情高涨,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成为时尚……体育与城市、乡村“双向奔赴”,体育产业活力充分释放。
2025年,中国体育“青春风暴”令人瞩目,年轻小将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自信的表达,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貌。
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书写优异成绩的,大多是年轻选手甚至是奥运新人,潘展乐、盛李豪、邓雅文等运动员夺冠时都不满20岁。人才储备的“厚度”奠定了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“深度”。
中国小将在世界舞台上生动诠释“更团结”的奥林匹克精神。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领奖台上,中国“00后”金牌组合孙颖莎/王楚钦邀请获得银牌和铜牌的朝鲜、韩国选手一起自拍。这一幕记录下他们奥运圆梦的美好时光,也彰显了“体育改变世界”的力量。
在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,96支队伍15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“跃动青春,逐梦大球”,通过高水平的青春竞技,为振兴“三大球”打下坚实基础;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,年轻运动员的参与让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机,更好地助力民族团结一家亲。透过体育之窗,他们身上的志气、锐气和底气,恰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写照。
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,从城市到乡村,中国体育在人潮中蓬勃发展,融入国人日常生活。回顾2025年,与体育有关的那些突破时刻,也将成为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生动注解。(完)